欢迎访问金投原油(energy.cngold.org)! 业务经理入驻 企业入驻 登录注册

首页| 原油资讯| 原油评论| 原油学院|

您现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油那点事儿

煤炭行业寒冬将至 煤老板抛售房产背后的无奈

2014-6-20 16:03:19

煤炭市场低迷、煤企亏损已经有些时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能源,煤炭的产量依然在增长,消费量也在缓慢增长,只是大大低于产量的增长,导致煤炭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01煤炭行业犹如进冰窖“黄金期”风光不再

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最近一段时间,山西煤老板们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在资金链可能断裂,楼市进入下行通道的双重压力下,从楼市撤离部分资金以缓解自身压力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有研究人员粗略测算,山西煤老板从北京等地房地产市场撤出的资金可能超过百亿元。

煤炭产业寒冬将至

一位从事煤炭生意多年的山西煤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的煤炭行业的确是“风光不再”。

煤老板:以前说我们有钱没有,绝对有。可是这几年非常非常的不好。现在还有一亿多贷款。过去煤炭七八百,现在两百六还卖不了,滞销呀。成本都要两百多,再加上工人工资,每天吃喝。你算算这个账。

而对于目前煤炭行业的困境,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煤炭行业下行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改变现状。

叶檀:每天下行周期比较长,有时候会长达十年。即使到时候煤炭价格上升了,现在的一批煤老板,恐怕也已经破产了。所以他必须要抛售资产,度过寒冬。

中国神华昨天发布5月份经营数据也印证了山西煤老板们当前的艰难处境。数据显示,中国神华的单月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跌13.8%,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中国神华自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销量同比下滑。

行业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当前煤炭行业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过剩。

林伯强:因为雾霾治理,煤炭的消费峰值已经快到了,简单说,到2020年,煤炭的绝对值到顶。剩下的问题是目前巨大的产能。

林伯强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中国经济转型、调结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在不断推进,这都将对国内煤价形成持续的压制。

02我国煤炭产业为何会陷入低迷怪圈

行业低迷 煤炭企业度日艰难

煤企亏损扩大 煤炭产量依旧增长

煤炭市场低迷、煤企亏损已经有些时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能源,煤炭的产量依然在增长,消费量也在缓慢增长,只是大大低于产量的增长,导致煤炭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在市场的重压之下,煤炭企业不仅没有限产、减产,反正陷入“越是产能过剩、越要拼命生产”的怪圈之中。

自2002年以来,煤炭行业经历了发展最迅速的十年,也称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2002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15亿吨。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了35亿吨。当时,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但是并没有有效压制煤炭产能的增长态势,以致产能持续增长。

目前,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走低,煤炭产业在黄金十年中形成的潜在产能仍在逐步释放。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产量增幅由前十年年均增加两亿多吨,降到5000万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也由前十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产能过剩严重阻碍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现在来看,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已经阻碍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统计显示,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由于缺少有效的退出机制,国内的煤炭产能过剩正加快向产量过剩转变,去产能是长期且艰难的。

但是,煤炭行业在面临巨大的去产能化、结构调整的压力之下,煤炭企业不仅没有限产、减产,反而陷入到“越是产能过剩,越要拼命生产”的怪圈之中,成为市场失灵一个例证。

比较浅层次的原因是,煤炭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资金成本的压力下,不得不运转起来,否则会面临巨大投资风险。行业安全规程也要求,煤矿必须正常运转,另外还有企业管理、安全稳定方面的诸多压力。并且,为了达到适当的利润,还有可能增加产量,利薄必然要多销。这也让限产、减产成为空喊的口号。

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非市场因素的导向,致使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加大。例如,在唯GDP考核体制下,一些富煤地区为了拉动投资,在煤炭资源获得、土地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扼杀了市场调节作用,阻碍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发挥。

特别是在煤炭行业进入巨头竞争的时代,行业的低谷也成为巨头们不断攻城掠地的机会,通过价格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产能、产量和市场份额,以便在竞争中打压对手、保持优势地位。近两年,神华集团等国内煤炭巨头多次引领降价潮,抢占扩大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也导致了煤炭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中国产煤量居全球产量榜首

最新研究表明,我国煤炭消费量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41亿吨(折28亿吨标准煤),随后的十年里,煤炭消费量年均降幅0.33%,2030年降至39亿吨(折27亿吨标煤),比重降至50%以下。煤炭产业的供大于求将是长期趋势,这也表明了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行业总产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化解产能过剩时,除了政策因素的引导外,更应该注重经济手段的使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一方面,强制淘汰势在必行,中小煤企被兼并的命运也无法更改;另一方面,也应引导中小煤企转型发展,有序退出煤炭产业。

眼下,煤炭行业即将进入更加惨淡的季节,北方供暖已经结束,南方水电开始进入旺季,煤炭已经失去了强有力的价格支撑,价格有可能下跌,从而出现需求不足、产量过剩的问题,煤炭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尽管国家一直很重视产能过剩,连续出台多个调控政策,但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依然任重而道远。

03中国煤炭行业如何实行自救

煤炭行业艰苦之日仍未见头

由于煤炭业的长期萧条,中国经济正面临硬着陆,中国北方城市山西省太原的经济增长率,从12%暴跌至零。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不断走低,煤炭企业最难熬的日子远未过去。

无独有偶,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报告,预测2013年至2015年的煤炭消费增速,将由2007年以来的5%降到3%。另外,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在逐渐使天然气取代煤炭的地位,使这个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的煤炭消费量逐年递减。国际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将无法避免。

中国煤炭业从兴盛到衰败

随着煤炭需求大幅减弱,使得广大煤企叫苦不迭。能源行业研究院也印证了这一事实,他们在调查了中国中部地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市的煤炭企业后,评估今年上半年的煤炭市场:国内煤炭企业大概有50%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有20%的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面临破产重组的状况。

此外,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3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5年最低。其中,超八成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煤炭业由兴盛转向衰败的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出现,使得老百姓对挖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很是不满。所以强烈要求政府出台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计划。在新起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中,天然气作为替代资源,京津冀城市的燃煤锅炉也将逐步改造为燃气锅炉。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燃煤锅炉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其中,北京将在2015年争取六环路以内全部无煤化,而上海则准备在2015年全部完成目前剩余的2500多台燃煤锅炉的替换工作。

在能源选择问题上,人们已经从过去需要能源转向需要优质环保能源。这对煤炭行业来说将形成永久性的影响,而包括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是中国能源消费未来必然要走的路。正是因为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所以是煤炭需求大幅回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再者,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转型期,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家对第一、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大于第二产业,这就造成国内对电和煤的需求急剧萎缩,再加上中国沿海地区目前还大量进口国外优质煤炭,其价廉物美,深受用户欢迎。而正是由于大量进口煤炭的冲击,使得国内煤炭价格一落千丈。

最后,煤炭业与钢铁、水泥业一样,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从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这个过剩问题还不很突出。再加上,2009年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剌激计划,使得一些本来产能就过剩的行业,产能一下子又扩大不少。而如今面对中国经济的转型,需求的大幅下降,煤炭行业的恶性竞争开始,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尖锐。

政府出面救市 煤炭行业是否迎来春天

政府出手相救 煤炭回暖仍需时日

面对煤炭业的极度萧条,已经影响到中国北方城市的经济增长率,所以无论是发改委还是地方政府对此都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煤电互保"、"限制进口"。不过"办法"一出立刻遭到贸易商和专家们的反对,认为政府有形之手,扰乱了市场秩序。

就拿"煤电互保"来说,继河南、陕西、山西、安徽之后,今年湖南省也出台了"煤电互保"的相关政策。事实上,这样一手救煤、一手救电的行为,主要目的仍是保护省内煤炭企业的利益,但同时也背离了电力市场化的方向,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可持续。笔者担心的是,市场应该是开放的,这样的做法偏离市场要求,很有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一个省份这么搞,其他省份有没有可能会效仿如果这样,那就可能会造成很多省份画地为牢的小市场,让市场供需更加不平衡。

此外,为了保护国内煤炭企业,政府部门出台了限制进口政策也很受贸易商诟病,他们认为限制进口煤,与提倡进口国家能源战略是相悖的,而且从节约国内资源的角度以及从运输成本的角度出发,沿海地区选择进口煤更符合市场规律,政府限制进口煤违反市场规则。

总之,不管政府怎么救市,煤炭市场始终无法走出萧条,因为政府的政策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煤炭行业怎样才能得到救赎,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最终还要靠自己。

一方面煤炭行业应该步入去产能化过程,就是实质意义上的兼并重组,实力强的煤矿吞并弱的煤矿。

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应开展多元化经营,把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的一种策略。因为煤炭企业是上游企业,对煤价波动很敏感,如果产业链延伸到中游或下游区域,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会增强一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觉得目前中国很多行业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所以冬天来了,春天并不会马上来,光是苦等春天来临,还不如进行转型。对于像太原这样的北方城市的政府来说,如何摆脱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已尤为重要,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如何转型活到春天的到来,这是乎到生存的大问题!危机的确无奈,但也充满契机。

新闻立场

您同意本期话题的观点吗?

同意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100%
0%

您觉得本期话题质量如何?

金投网产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