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投原油(energy.cngold.org)! 业务经理入驻 企业入驻 登录注册

首页| 原油资讯| 原油评论| 原油学院|

您现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油那点事儿

让垃圾桶“吃”对垃圾 分类意识有待提高

2014-8-29 16:28:25

城市生活垃圾,你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它们,而且对于它们的存在颇为敏感,但却对它们的流向和归宿甚少关心。直到你发现,它们的堆积速度超出预想,似乎正在对你形成合围。

日前,杭州市就生活垃圾收费问题进行网上听证,欲以经济杠杆实现垃圾减量。但再少的垃圾,在其处理链条中,分类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记者以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形式,对杭州垃圾分类进行了一次全链条探访,希望借此使制度设计更精细到位;希望每一个公民不怕麻烦做好垃圾分类;希望每个从事垃圾处理工作的部门切实做好分类,给予公众信心。

0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我们周边无处不存在垃圾

什么是垃圾

垃圾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当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的“艰难漂流”

从垃圾袋到垃圾桶,从垃圾车到垃圾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唇齿相依的处理链条,而分类,则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任何细节的偏差和疏漏,都可能让结果难尽人意。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你真的能正确的丢垃圾吗?

城市生活垃圾,你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它们,而且对于它们的存在颇为敏感,但却对它们的流向和归宿甚少关心。直到你发现,它们的堆积速度超出预想,似乎正在对你形成合围。

面对不断被生产出来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必然选择,也自然需要为此支付相应成本和费用。日前,杭州市就生活垃圾收费问题进行网上听证,拟以上年度辖区生活垃圾总量控制目标为基数,实行“增量控制、超量加价”的垃圾处理费阶梯式支付模式。

作为一项经济杠杆,阶梯式收费有望对垃圾“三化”形成激励和倒逼。而要实现垃圾的“三化”处理,分类是一个无法回避和绕过的环节。

从垃圾袋到垃圾桶,从垃圾车到垃圾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唇齿相依的处理链条,身处链条中的垃圾也像是完成了一次“奇幻漂流”。而分类,则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任何细节的偏差和疏漏,都可能让结果难尽人意。

02光说不做假把式 垃圾分类只停在表面

没有实际行动 垃圾处理永远是难题

“养不成”的垃圾分类习惯

政府有关部门此前也为促使前端的“习惯养成”做了不少事,但难题是如何使垃圾分类内化为大众的“常识”

在垃圾处理链条中,似乎如何强调垃圾分类的意义,都不为过。

垃圾分类包含“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四个环节,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垃圾如果没有在起点被分类投放,显然会加大之后每个环节的分类难度和处理成本。就此而言,分类投放是之后每一个环节的逻辑前提。

这看起来是一项“知不易、行也难”的事儿。垃圾不分类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要改变和扭转这个习惯哪有这般容易?

“积重”虽然“难返”,但再难也得“返”,这到底是关乎未来生活质量的大事。

政府出资又出力 深化分类环保理念

事实上,政府有关部门此前也为促使“习惯养成”做了不少事。如今杭城大部分小区都实行了垃圾分类,今年,杭州主城区计划新推垃圾分类生活小区135个,新推家庭13万户,基本实现生活小区全覆盖。

同时,前端分类的投入也在不断加码。2013年杭州在垃圾分类方面投入约7000万元,仅每年消耗的2亿多个分类垃圾袋就投入超3000万元。

而真正难的是,如何保证这些垃圾袋进入居民家中,如何让这些垃圾袋与装进的垃圾相匹配,如何通过有效宣导,使垃圾分类知识内化为大众的“常识”。

正面引导不可或缺,但恐怕并不足够。参照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耻感”的道德压力,精细到位的制度设计,执行严格的法律规章等,需要形成“交互作用”和“化学反应”。

受考验的分类设施供给能力

这一过程能否巩固和提高之前的垃圾分类效果同样重要,它关系到居民在前端分类的信心和积极性

“我们如果把垃圾分得好好的,结果又被混在一起运走,那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在家庭和社区中,并不难听到类似这样的困惑和质疑。

由这一想法所衍生的,可能是一个难解的恶性循环: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后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有所疑虑,那么也就不会坚决地践行垃圾分类,前端分类不到位导致后端收运和处置难度加大、成本抬高,进而影响垃圾处理效率,无法遏制垃圾焚烧和填埋量的快速膨胀,又进一步抬高处理费用和成本。

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工作做了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明显效果,工作不做短时间内也不会“出大事”。之所以这项工作举步维艰,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一者,应尽快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一方面,采取描述、举例等方式,根据“大类粗分、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简单易记的垃圾分类标准,便于市民参与;另一方面,面向市民、保洁员、再生资源公司等制定奖惩措施。比如,广州制定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对个人、单位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处以责令改正或者罚款的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者,加大舆论宣传氛围。在今年6月举行的一次针对徐州市区建成区居民调查显示,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55%的调查对象选择“所有垃圾一起扔”,24.6%会“先分好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18.8%选择“将电子垃圾挑出,其他垃圾放在一起扔”。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公共媒体,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在全社会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

自2010年杭州启动新一轮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颜色各异的垃圾桶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中。尽管如此,但我们的走访调研也发现,仍有部分社区分类垃圾桶配备不到位。在这些社区中,混杂的垃圾扎堆满溢在一个桶中,成为居民司空见惯的景象。

同时,为更高效地收运和处理分类垃圾,杭州的分类垃圾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转变。但同时,杭州目前仍未摆脱分类收运设施不足的困扰。

目前城区内垃圾运输车辆在500辆左右,其中分类运输厨房垃圾的车辆仅约100辆。除滨江区外,这些车辆负责运输其余7个城区的生活垃圾。在垃圾分类加速渗透进家庭和社区的背景下,100辆分类运输车多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为了增强收运过程中分类设施的供给能力,杭州环境集团今年也将斥资再采购100辆分类垃圾车,这批车辆预计在9月底到位,也有望更好地保证分类收运。

03垃圾处理仍不科学 处理成本被抬升

成本高亦不能阻碍环保发展

垃圾处理成本上涨

因为前端的不科学分类,终端不得不先用人工加机械分选,挑拣出杂质,直接推高了处理成本

目前,杭州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的比例大致为4:6,相较一些欧美先进城市,对填埋这一处置方式的倚重度较高。然而,杭州市区的垃圾末端处理能力7年零增长。就焚烧而言,由于“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新建、扩建、迁建都极为困难。而这也让垃圾填埋场承压日重。

目前杭州垃圾焚烧的日处理能力约为3000吨。如果按照日均垃圾处理量8500吨算,另外5500吨不得不依赖填埋。依照当前的垃圾产生速度,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仅剩5年。

在此背景下,偏低的垃圾分类率,无异于使本就高负荷的填埋场“雪上加霜”。

而为了缓释单纯依赖填埋所带来的压力,杭州环境集团也在尝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新途径。

垃圾分类的成功案列

一个典型案例是位于天子岭的全国首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这套设备每天可处理200余吨厨余垃圾,每年可从厨余垃圾中回收塑料纸张等约8000吨,金属约100吨,玻璃约660吨,厨余垃圾减量率可达到70%以上,产生的沼气为清洁能源,每天可以发3万多度的清洁电。

它的高效运转,同样有赖于垃圾的科学分类。杭州环境集团副总经理张海华告诉记者,设备启用前,环境集团针对垃圾分类率的检测显示,分类收运后真正厨余垃圾含量仅在50%左右,为此他们不得不先用人工加机械分选,挑拣出杂质,这也直接推高了后端的处理成本。

一直以来,杭州所作与垃圾有关的“城市实验”或可成为样本。日前,杭州市还就生活垃圾收费问题进行网上听证,计划实行“增量控制、超量加价”的垃圾处理费阶梯式支付模式。一句话,就是以后我们将为垃圾处理支付更高的成本。以此为经济杠杆,杭州也要形成垃圾“三化”的激励和倒逼机制。

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生活垃圾分类七字诀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很多人对垃圾分类却不太清楚,在扔垃圾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可以来学一下这首“七字诀”:

百姓开门七件事,事事都会生垃圾,垃圾分类做得好,分门别类要牢记;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绿筒进;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蓝筒进;电池药品杀虫剂,日化用品红筒进;尿片瓷片香烟蒂,快餐用品黄筒进;红黄蓝绿要分清,文明行为多给力,品质生活节节高,子孙后代感谢您。

小编总结:

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和社会常态,而垃圾分类则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只要有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高看一眼,先行一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垃圾分类观念、行动的变革,才能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新闻立场

您同意本期话题的观点吗?

同意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100%
0%

您觉得本期话题质量如何?

金投网产品服务中心